服務熱線
18971653633
(2025年10月13日 武漢訊)時值全國碳市場擴容至鋼鐵、水泥、鋁冶煉行業的關鍵落地期,為響應中辦、國辦8月印發的《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》要求,10月11日,濟寧市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楚遵杰,濟寧市財政局夏 輝,濟寧市能源局招商辦副主任陳 東等一行組成考察團,專程赴“兩型社會"城市武漢,開展“碳市場新機制下區域綠色轉型路徑"專題調研,對標先進實踐為濟寧“雙碳"工作破局尋策。
考察日程一/ INNOVATION
考察首日,濟寧考察團首站走訪武漢舜通智能研發中心,聚焦當前新型儲能與智慧能源管控的前沿實踐,這一方向恰與2025年度“雙碳科技創新典型案例"中“源網荷儲一體化調控技術"等行業熱點高度契合。
在現場,考察團實地考察了儲能EMU面板控制系統、邊緣計算網關等核心產品的運行演示:該系統可實現工業能耗數據的分鐘級監測,與當前全國碳市場要求的“月度信息化存證"數據管理標準形成適配,能為企業應對鋼鐵、水泥行業新納入碳市場后的數據質量管控提供技術支撐。濟寧市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殿松現場指出:“濟寧本地建材、裝備制造企業正面臨碳數據核算升級壓力,這類技術對我們落實生態環境部《2025年全國碳市場工作通知》中的數據存證要求具有參考性。"
考察日程二 / INNOVATION
隨后,考察團前往中國碳排放權登記結算中心(中碳登)所屬的湖北省碳權交易中心,直擊全國碳市場擴容后首階段運行的核心場景,據10月9日中國碳市場大會披露,鋼鐵、水泥、鋁冶煉行業納入后,全國碳市場已覆蓋超60%的全國碳排放總量,累計成交額突破490億元。
在交易中心駕駛艙可視化大屏前,中碳登技術團隊詳解了新納入行業的配額分配規則:以鋼鐵行業為例,采用“基準法+歷史強度法"結合的方式,既銜接了生態環境部《鋼鐵行業碳核算指南》的技術要求,也為短流程煉鋼企業預留了轉型空間。
針對濟寧企業關心的“碳資產變現"問題,湖北省碳權交易中心負責人分享了本地案例:某水泥企業通過節能改造產生的配額盈余,結合“碳配額質押融資"(廣東、湖北等地已試點)工具,獲得了年化利率低于5%的綠色信貸。這一模式可直接復制到濟寧的化工、建材企業,助力其對接金融資源。
座談會上,雙方還圍繞“碳市場擴容后企業節能改造路徑"展開研討。結合2025年全國碳市場日均成交量同比上漲44% 的市場動態,解析了“智慧管控+雙碳開發"的組合模式:例如通過儲能系統降碳產生的減排量,可對接8月剛公開征求意見的“純農林生物質發電"CCER方法學,為企業創造額外碳資產收益。這一模式可為濟寧國有工業企業的低碳轉型提供“技術+市場"雙重思路。
夏輝同志表示:此次調研精準對接了全國碳市場擴容、CCER方法學擴容等最新政策窗口,武漢在“技術管控+市場工具"雙輪驅動的實踐,為濟寧提供了可落地的參照系,一方面,可借鑒智慧能源技術提升本地工業企業的碳數據管理能力,應對新行業入市后的履約要求;另一方面,可依托武漢經驗挖掘農業、生態領域的減排潛力,打造“工業降碳+生態增匯"的區域特色路徑。
下一步濟寧將推動調研成果轉化:一是聯合本地國企、服務機構,搭建“碳數據管控平臺",匹配全國碳市場的月度存證、年度核查要求;二是試點推進試點項目,探索工農行業減排與碳資產開發的結合點。“以此次調研為起點,濟寧將加快把‘全國雙碳新機制’轉化為‘區域綠色新動能’。"